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国国境口岸地区蚤类调查
郭天宇, 张丽杰, 郭惠琳, 魏怀波, 万道正, 王颖
摘要262)      PDF (889KB)(937)   

目的 调查国境口岸蚤的种类及分布。方法 于2001-2015年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鼠类,采集其体表寄生蚤。结果 全国各口岸共发现蚤类6科28属113种和亚种。其中北方口岸地区生境复杂,宿主动物和蚤种类较丰富。新疆口岸地区蚤种类最多,达57种和亚种,其中阿拉山口口岸29种;其次是内蒙古口岸地区,其中二连浩特24种;黑龙江口岸地区的绥芬河口岸19种。南方地区口岸生境比较单一,其宿主动物以家栖鼠类为主,蚤种类较少,多数口岸仅捕获蚤类1~2种。结论 基本掌握了全国重要口岸地区蚤的种类和分布,为全国各口岸地区蚤媒传染病的预测、预报、风险评估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2016, 27 (6): 600-60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21
广西边境口岸鼠类本底调查及探讨
郭天宇, 梁中平, 刘丽娟, 万道正, 叶海波, 段宵宵, 杨明学, 杨会敏, 于建国
摘要328)      PDF (329KB)(870)   

目的 全面掌握中越边境口岸鼠类的种类和组成,为口岸鼠类科学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捕获鼠类。结果 东兴口岸捕获鼠类4种498只,凭祥口岸捕获14种756只,水口口岸捕获6种75只,龙邦口岸捕获8种173只,褐家鼠为各口岸的优势鼠种。结论 褐家鼠是各口岸重点监测和控制的对象。

2015, 26 (3): 320-32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27
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感染病原体调查
曹晓梅, 张晓龙, 房魏, 乔舜, 柳文进, 杨鹏飞, 魏怀波, 田丽, 姚李四, 郭天宇, 杨宇
摘要318)      PDF (411KB)(966)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 方法 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 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 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结果 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 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 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 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 检出率为12.50%, 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2014, 25 (2): 127-13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2.010
广西凭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
韩华, 万道正, 张晓龙, 梁中平, 郭天宇, 褚宸一, 赵荣涛, 石华, 宋宏彬, 杨振洲
摘要477)      PDF (906KB)(721)   

目的 调查广西凭祥地区莱姆病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别。方法 2011年7月从广西凭祥地区采集蜱、啮齿动物和野鸟标本,分别采取煮沸法和Qiagen试剂盒提取蜱、啮齿动物脾脏以及鸟脾脏中莱姆病螺旋体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将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从3份啮齿动物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5S~23S rRNA基因间隔区片段,啮齿动物的感染率为5.66%(3/53)。其中一个序列与GenBank中Borrelia valaisiana基因型莱姆病螺旋体(序列号:HM100125.1,AB091455.1,AB091454.1,AB091453.1)同源性为100%;蜱和鸟标本中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结论 广西凭祥地区啮齿动物中存在莱姆病螺旋体B. valaisiana基因型感染。

2013, 24 (3): 244-246.
一艘鼠患严重船舶的熏蒸处理
郭天宇, 谢庚发, 任彤, 王艺凯, 刘艳华, 曾召鹏
摘要738)      PDF (861KB)(909)   

目的 了解硫酰氟对船舶上鼠类熏蒸处理效果。方法 采用鼠迹法和粘鼠板调查鼠密度;密闭空间硫酰氟药量按照56 g/m3对船舶进行熏蒸处理10 h。结果 该船舶厨房、餐厅、食品库存在大量鼠粪,生活区鼠类活动痕迹明显,10张粘鼠板中7张有鼠类活动痕迹,鼠患严重。熏蒸处理后发现死鼠16只,对照用的8只大白鼠也全部死亡,本次熏蒸取得理想的除鼠效果。结论 在鼠密度严重超标或有鼠传疾病发生的情况下,使用硫酰氟熏蒸处理能有效杀灭船舶上的鼠类。

2012, 23 (1): 73-75.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鼠类防治结果分析
郭天宇, 乔舜, 任彤, 魏怀波, 田丽, 刘艳华, 曾召鹏
摘要936)      PDF (885KB)(792)   

目的 比较烟炮、磷化铝和溴敌隆毒饵3种灭鼠方法对二连浩特口岸地区鼠类控制效果。方法 室内采用粉迹法、室外采用堵洞查盗法调查鼠密度;口岸地区物流仓库采用综合防治;野外长爪沙鼠危害区分别采用烟炮、磷化铝熏蒸处理和一次性饱和投放溴敌隆大米毒饵进行控制。结果 物流仓库鼠密度为15.85%,野外3个样方鼠密度在19~23洞/hm2之间。物流仓库灭鼠效果为89.53%;野外3个现场灭鼠效果均为100%。结论 口岸地区室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室外采用毒饵、烟炮和磷化铝熏蒸处理可取得理想灭鼠效果,在应急情况下,加大1倍用量可完全控制鼠害。

2011, 22 (6): 597-598.
一次性投放溴敌隆毒饵控制海港鼠害的研究
郭天宇, 高博, 谢庚发, 任彤, 田洁, 刘艳华, 曾召鹏
摘要918)      PDF (856KB)(761)   

目的 验证一次性投放溴敌隆毒饵能否控制海港口岸地区鼠害。方法 室内采用粉迹法调查鼠密度,室外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投饵方式为一次性饱和投放溴敌隆毒饵。结果 福建马尾口岸灭鼠效果为37.26%,天津东疆保税港灭鼠效果为95.10%。结论 在投放毒饵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一次性饱和投放溴敌隆毒饵可取得满意灭鼠效果。

2011, 22 (5): 502-503.
CO 2灯诱法与紫外灯诱法捕蚊效果比较
任彤, 刘艳华, 王艺凯, 田洁, 张丽杰, 郭惠琳, 郭天宇
摘要1108)      PDF (875KB)(1225)   

目的 现场调查CO2灯诱法与紫外灯诱法的捕蚊效果。方法 以每月3次的频率分别于日落前后2 h,同时采取CO2灯诱法和紫外灯诱法诱捕蚊虫,连续诱捕6个月。结果 2种方法共捕获成蚊2483只,其中CO2灯诱法捕获成蚊1544只,紫外灯诱法捕获成蚊939只;CO2灯诱法捕获的成蚊密度〔11.20只/(灯·h)〕显著高于紫外灯诱法〔6.87只/(灯·h)〕。结论 CO2灯诱法捕蚊效果好于紫外灯诱法,是蚊虫密度监测的一种有效方法。

2011, 22 (3): 260-261.
首都国际机场局部区域一起鼠密度增高事件的应急处理
杨丽英, 王正, 周小平, 曹建中, 孙继伦, 刘永有, 杨松梅, 耿洪善, 郭天宇
摘要1234)      PDF (983KB)(972)   

目的 控制鼠密度,保障首都国际机场口岸的公共卫生安全。方法 首都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9年10月15-17日开展日常鼠密度监测,发现局部区域平均鼠密度达5.17%,超过国际卫生机场要求,立即启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处理,包括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确定灭鼠方案、实施投药灭鼠和布放粘鼠板相结合的综合灭鼠措施。结果 经过30 d的应急处理,鼠密度(夹夜法)下降至0.50%,40 d后再次监测,鼠密度(夹夜法)降为0。结论 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对妥善处理鼠密度增高事件起到重要作用。

2010, 21 (6): 640-641.
2006-2008年首都机场鼠情专项监测结果分析
刘永有,杨丽英,郭天宇,耿洪善,曹建中
摘要1340)      PDF (364KB)(895)   

【摘要】 目的 掌握2006-2008年每年5-9月首都机场口岸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变化及密度消长规律,为首都机场口岸鼠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开展为期3年的奥运会病媒生物专项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6-2008年5-9月首都机场口岸优势鼠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小家鼠常见于室外,褐家鼠常见于室内,黑线姬鼠构成比逐年下降。2006-2008年平均鼠密度分别为0.86%、0.29%和0.26%,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重大国际活动前,举办地国境口岸应实施专项鼠情监测,尤其是掌握重大建设工程对鼠种构成和鼠密度的影响,开展针对性的防治和投药灭鼠活动。

2009, 20 (6): 595-597.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刘佳,车志军,刘永有,马卫东,郭天宇,李彩臣,曹建中,王冬辉,田洁,耿洪善,杨晓风,张继军,孙继伦,王正
摘要1469)      PDF (277KB)(1053)   

【摘要】 目的 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 共捕获成蚊14 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 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2009, 20 (5): 479-480.
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设工程对其周边鼠种构成及鼠密度影响的研究
刘永有,曹建中,耿洪善,郭天宇,王正,孙继伦
摘要1395)      PDF (289KB)(910)   

【摘要】 目的 研究首都机场T3航站楼建设工程对其周边鼠种构成和鼠密度的影响,为鼠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每月对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施工工地及其周边区域的代表性生境进行调查。结果 在T3航站楼工地共捕获鼠类3种102只,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67.65%;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分别占21.57%和10.78%。2005-2008年T3航站楼工地鼠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4,P=0.008),平均鼠密度逐年下降。结论 T3航站楼建设导致的生态环境改变,引起鼠种构成和鼠密度的改变。重大建设项目应加强周边环境的鼠情监测,针对性的开展灭鼠工作。

2009, 20 (3): 258-259.
北京口岸地区蝇类监测报告
车志军, 刘佳, 刘永有, 田洁, 郭天宇, 李彩臣, 曹建中, 王冬晖,马卫东, 耿洪善, 杨晓风, 张继军, 孙继伦, 王正
摘要1601)      PDF (601KB)(1019)   

【摘要】 目的 掌握北京口岸地区蝇类本底情况,为开展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2007年4-11月采用蝇笼诱捕法对北京口岸地区蝇类进行调查。结果 捕获蝇类5科18属30种,年平均蝇密度为59.7只/(笼·d), 在5月和9月分别形成2个高峰。结论 北京口岸地区蝇类防治的重点是清除蝇类孳生地。

2009, 20 (2): 169-171.
北京口岸地区鼠类和刺猬体外寄生虫的监测
郭天宇, 车志军, 刘永有, 曹建中, 耿洪善, 孙继伦, 王正, 李彩臣
摘要1136)      PDF (353KB)(935)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口岸地区鼠类和刺猬体外寄生虫的种类和组成。方法 采用夹夜法,在北京口岸捕获到小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刺猬,并从其体外捡取寄生虫。结果 共采集到鼠类和刺猬体外寄生虫12种282只,经鉴定革螨6种61只,蜱类4种203只,恙螨1种13只,蚤类1种5只。其种类分别为毒厉螨、耶氏厉螨、纳氏厉螨、格氏血厉螨、鼩鼱赫刺螨、家蝇巨螯螨、森林革蜱、草原革蜱、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须纤恙螨和印鼠客蚤。结论 除刺猬外,各鼠种染虫率和染虫指数较低。

2009, 20 (1): 27-30.
首都机场航站区鼠害综合治理
郭天宇1;车志军1;曹亚敬2; 王霁3; 王正1; 施大钊4; 孙继伦1; 刘永有1; 杨自昆3; 隋国辉2; 曹建中1; 耿洪善1
摘要878)      PDF (138KB)(679)   
目的 掌握首都机场航站区鼠情,将鼠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方法 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结果 采用夹夜法共捕获鼠形动物37只,其中小家鼠占捕获总数的72.97%,为优势鼠种。通过综合防制,将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结论 使用流动的毒饵盒,在其中长期放置粘鼠板,既能监测鼠密度,又能起到灭鼠功效。
02Ⅰ型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系统的研制及对蚊虫的杀灭效果
董言德1;赵彤言1; 汪中明1; 郭天宇1; 陆宝麟1; 李凤军2; 张士志2; 孙宗涛2; 姜志宽3; 沈建忠3; 汪斌和4; 张桂林5
摘要1139)      PDF (159KB)(717)   
目的 研制02Ⅰ型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系统,用于蚊媒病暴发和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介生物紧急控制。方法 02Ⅰ型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系统由运载工具、超低容量喷雾器和控制系统3部分组成,效果评价试验在傍晚蚊虫活动高峰期进行,用帐诱法采样,以试验区密度下降率表示试验结果。结果 02Ⅰ型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系统机械性能稳定、越野性能强、工作效率高、操作方便。喷洒1%富右旋苯氰菊酯超低容量制剂,用药剂量为5.25L/hm 2时,蚊虫密度即时下降率为84%~96%,当剂量增加到6.75L/hm 2时,蚊虫密度即时下降率可达100%。喷雾处理24h后,试验区内蚊虫密度即大幅度回升,密度下降率仅为11%~40%,有的试验区部分蚊种甚至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说明超低容量喷雾野外防治蚊虫没有持效,增加剂量亦不能提高持效作用。结 02Ⅰ型摩托车载超低容量喷雾系统对蚊虫速杀效果好,是蚊媒病暴发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介生物紧急控制的有效工具。
北京口岸地区鼠类种群特征初步调查
车志军;郭天宇;刘永有;曹建中;耿洪善
摘要445)      PDF (169KB)(714)   
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的区分剂量测定及对其凝血反应的影响
孙毅1;梁练2;易建荣3;吴太平4;郭天宇1
摘要1308)      PDF (1620KB)(905)   
目的 明确凝血反应检测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的方法,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通过摄食实验,以野外种群ED95的置信上限测定区分剂量,参照摄食实验区分抗性和敏感黄胸鼠,研究区分剂量对黄胸鼠凝血反应的影响。结果 黄胸鼠对溴敌隆抗药性区分剂量为4.0mg/kg,以此区分剂量和20d后存活为标准筛选抗药性黄胸鼠。结果显示,抗药性种群在区分剂量作用下,凝血酶活动度(PCA)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可达正常水平的17%),但可在2-3d内恢复到正常凝血水平;而敏感性黄胸鼠的凝血酶可下降到很低,且不能恢复。另外,区分剂量作用4d后,黄胸鼠PCA的种群分布从单峰型向双峰型分化,其中敏感亚种群的PCA在0~8.16之间,而抗药性亚种群则在10~100之间,此时黄胸鼠的PCA基本上可代表其20d内的存活率,也说明了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的一致性。结论 以区分剂量4.0mg/kg溴敌隆作用后,PCA=10(或INR=5.0)作为阈值来区分黄胸鼠抗药性与敏感性个体,是准确、简便、易行的抗药性测定方法。
首都机场T3航站楼施工工地鼠类控制
郭天宇1;曹建中1;刘永有1;杨自昆2;耿洪善1;陈建雄1;王正1
摘要455)      PDF (50KB)(626)   
北京市城区鼠间汉坦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江佳富1;吴晓明1;王日明2;徐伟才1;左曙青1;张纪军1;李忠麟2;陈立泉2;郭天宇1;曹务春1
摘要1116)      PDF (1117KB)(706)   
目的 了解北京城区中心地带鼠间汉坦病毒(HV)感染状况及其病毒型别差异。方法 选取北京城区某方圆约1km两街区之内的食物资源丰富、场所隐蔽的中、小餐饮行业、蔬菜集贸市场及周边垃圾堆、卫生死角等生态环境,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每月连续采用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鼠血清IgG抗体;针对汉坦病毒M基因部分片段设计汉城型汉坦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动物携带HV情况,阳性标本直接测序。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动态特征。最后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29只,平均鼠密度6.41%(229/3570),褐家鼠和小家鼠分别为餐饮业、农贸市场生境的优势鼠种。褐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3.51%(6/171),带病毒率为0.58%(1/171);小家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90%(4/58),带病毒率为1.72%(1/58)。病毒检出率以11、12月最高,抗体水平冬春季(1、4月)最高,与春季人群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季节基本一致。2份扩增阳性标本(分别来源于小家鼠和褐家鼠)均为SEOV,差异为5.4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他们位于2个不同的较小分支,但均位于Z37支系。结论 北京城区2种主要的HV宿主在一些鼠害重点行业密度仍较高,虽然HV基础感染率不高,但持续存在,为春季人群HFRS发病高峰的重要影响因素。来自2个不同宿主的HV基因有一定的差异。小家鼠的传播作用有所加强,应予重视。
家栖鼠类数量估计方法
郭天宇1;鲁亮2;陈贵春3;侯雨丰4
摘要499)      PDF (660KB)(768)   
应用凝血反应检测褐家鼠种群抗药性水平
孙毅1;易建荣2;梁练3;吴太平4;郭天宇1
摘要1236)      PDF (795KB)(787)   
目的 测定褐家鼠的抗药性水平,比较凝血反应与摄食实验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凝血反应法和摄食法分别测定褐家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结果 褐家鼠对杀鼠灵ED 50为3.849(雄)和4.727 mg/kg(雌),对溴敌隆ED 50为0.516(雄)和0.689 mg/kg(雌)。按照鼠药抗性委员会(ARRPC)推荐的敏感褐家鼠基准,该褐家鼠种群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在2.219~2.549之间,对溴敌隆的抗性水平在1.098~1.129之间。摄食实验也获得了类似结果。结论 凝血反应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褐家鼠抗药性测试方法。
韩国进口“猫捕牌”蜡块状杀鼠剂灭鼠效果观察
郭天宇1;张洪杰2;张金桐2
摘要446)      PDF (896KB)(635)   
北京市褐家鼠种群遗传多态性及与汉坦病毒分布关系的研究
江佳富1;吴晓明1;左曙青1;王日明2;陈立泉2;王炳才3;敦哲3;张泮河1;郭天宇1;曹务春1
摘要1132)      PDF (349KB)(679)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褐家鼠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态性与该地区汉坦病毒(HV)基因变异及其分布可能存在的关联。方法 选取北京市不同地区捕获褐家鼠,采用巢式RT-PCR法检测HV M基因片段,获得的阳性标本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另一方面对不同HV来源的宿主个体和其对应种群内随机选取的其他个体,以及其他一些地区鼠类作为参照,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获得褐家鼠基因组DNA多态性图谱,利用RAPDDIST和PHYLIP软件分析褐家鼠种群多态性,并与对应的北京地区的HV差异和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选用5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有5个引物获得清晰、多态性高的RAPD谱带。不同区域种群RAPD标记不尽相同,北京市褐家鼠地理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大部分种群遗传距离较为接近,其中采集于某农产品集散地的XFD种群遗传距离相对较大,有特异性标记条带。11个HV代表序列均为汉城型汉坦病毒,基因差异为0.1%~8.0%,可分为2个主要的支系,多数毒株变异类型在不同地域中交叉分布,但BjFT01株变异较大,成一个独立的支系。通过BOOtstrap分析和系统树图比较,种群分化较大的XFD种群与该区获得1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的HV相对应。结论 北京市不同区域HV及其褐家鼠DNA多态性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种群尤其是输入性种群对北京HV流行影响程度不同,初步显示一些特定种群与特定的基因性别有一定的关联。XFD种群外源基因交流渗入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证明北京市HV随着鼠类种群迁移输入的可能性极大,但仍有待于选用一些特异性标记基因多态性进行继续研究。
关于《抗凝血杀鼠剂安全准则》的编写
施大钊1;曾晓芃2;刘起勇3;郭天宇4;高希武1;付学峰2
摘要457)      PDF (65KB)(715)   
北京不同生境鼠类及其感染汉坦病毒的调查
江佳富1;吴晓明1;左曙青1;徐伟才1;汤芳1;曾凡新2;敦哲3;王炳才3;郭天宇1;曹务春1
摘要1311)      PDF (245KB)(674)   
目的了解北京不同生境鼠形动物及其感染汉坦病毒(HV)的空间分布。方法选取北京5个区(县)9类生态环境,于2002年8月至2003年11月春、秋季节采用夹夜法捕获以鼠类为主的HV宿主。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携带HV的情况。利用SPSS软件分析宿主及其自然感染HV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共捕获宿主动物387只,平均密度6.67%。6个调查点9类生境的鼠形动物群落构成(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特征不同、生物分配量不同,以褐家鼠在食堂、菜地的生物分配量最高,野栖型生境大林姬鼠的生物分配量最大,高于黑线姬鼠的生物量。携带的HV均为汉城型(SEO),带病毒宿主主要为褐家鼠、小家鼠,分别占97.20%和2.80%。不同调查点阳性率:昌平区11.49%、海淀区西北部7.58%、海淀区中南部6.38%、延庆县3.57%,门头沟区和怀柔区均为0。9种生境的阳性率分别是:11.88%(养殖场)、10.44%(垃圾场)、8.82%(食堂)、8.16%(工地)、6.85%(菜地)、0(农梯田、低矮灌木、山林和民房)。总体家栖性生境和野栖型生境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 2=4.658, P=0.031)。结论北京地区不同生境的鼠类密度、群落构成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鼠类及其HV感染空间分布广泛,尚未
驻闽某部营区鼠害综合防制
杨文富1;杨建强1;王素珍1;万爱娥1;潘宇1;郭天宇2
摘要828)      PDF (49KB)(610)   
目的控制营区鼠害。方法采用环境治理、药物灭鼠等综合防制措施。结果有效控制了该营区鼠害,鼠密度由原来的48.52%下降到8.21%。结论综合防制是控制鼠害的最佳选择。
一种新型鼠夹捕鼠效果的观察
郭天宇1;耿红冉2;陈宗贵3;沈建中4;姜志宽4
摘要999)      PDF (1150KB)(635)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鼠夹的捕鼠效果。方法用钢板夹做对照,采用夹夜法捕鼠。结果新型鼠夹家鼠上夹率为10.65%(10.67%~10.63%),钢板夹为10.67%(4.00%~17.33%);新型鼠夹野鼠上夹率为1.33%(0.50%~3.00%),钢板夹为5.67%(3.50%~10.00%)。结论该新型鼠夹适宜于捕杀家鼠,不适宜捕杀野鼠。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时间生态位的研究
郭天宇;许荣满
摘要824)      PDF (74KB)(673)   
目的了解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时间生态位的情况。方法计算寄生在7种鼠类体表的18种主要寄生虫的生态位宽度和彼此间的重叠指数。通过聚类分析,将重叠指数较高的寄生虫种类分在一个类群。结果时间生态位最宽的种类,蚤类为特新蚤,蜱类为全沟硬蜱,革螨为巢鼠厉螨,恙螨为东方纤恙螨。季节消长曲线类型相似的物种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如东方纤恙螨和毒厉螨,二齿新蚤和特新蚤,沙百灵血革螨和特新蚤。结论鼠类体外寄生虫重叠指数较高的种类,在宿主动物体表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
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种—多度分布
郭天宇;许荣满
摘要1023)      PDF (165KB)(664)   
目的:了解北京东灵山地区鼠类体外寄生虫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方法: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在该地区的3类生境按常规方法共捕获鼠类7种568只,采集体外寄生虫48种3859只,其中蚤类16种582只,蜱类3种416只,革螨22种1081只,恙螨7种1780只。结果:3类生境鼠类体外寄生虫群落中低度物种(个体数<11)数多,约占总物种数的58%~88%,中度物种(个体数在11~100之间)少,较富集物种(个体数>100)更少。结论:鼠类体外各寄生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随宿主动物种类不同而变化较大。